近日,多家媒體關注了夏日里火熱的快遞行業。全國快遞業務于8月中旬就已突破1000億件,比去年提前了71天。智能化倉儲、智能分揀設備、無人駕駛快遞車、無人機低空送達等新事物,為快遞業掀起智能化新浪潮。
物流快遞行業一頭連著生產供給,另一頭連著消費需求,被視為經濟發展與消費活力的“晴雨表”。如果說快遞件數的激增,彰顯的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活力與韌性,那么快遞業科技含量的提升,則折射出新質生產力對高質量發展的顯著推動作用。拿人們喜聞樂見的“黑科技”來說,智能分揀設備減輕了快遞從業人員的工作負擔,讓快遞的“中樞神經”又快又準;無人駕駛快遞車便宜好用,解決了農村和偏遠地區運送成本過高的問題;遇到需要運輸急救藥品、應急設備等緊急情況,無人機低空飛行可以不懼路途擁堵,直線抵達。科技創新暢通快遞流通“微循環”,不斷為中國經濟注入新活力。
企業創新,推動了快遞業智能化浪潮加速到來。快遞行業與電商同步崛起,傳統快遞業龍頭企業主要誕生于電商平臺發達地區。而隨著大數據、物聯網、人工智能等技術應用在快遞行業,平臺經濟不再是主導快遞業的唯一力量,地區的科研能力、制造業實力占據了更多行業“話語權”。升級迭代打開了巨大的市場,為“后浪”奔涌創造了條件。對科教人才和制造業“家底”豐厚的江蘇而言,加快培育物流行業新質生產力,為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貢獻江蘇力量,也是“走在前、做示范”的具體實踐。
“新賽道”催生“大市場”,更呼喚“大擔當”。企業創新解決了快遞業智能化從“0”到“1”的問題,而讓這些充滿“未來感”的場景成為日常風景,還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,以精細管理厘清相關權責邊界,助推“1”到“10000”的轉變。比如,無人配送體系仍然面臨路權不夠明晰、基礎設施不完全匹配等問題,智慧倉儲也存在數據流通不暢、數據安全保障不足等困擾。這些問題,單靠企業和市場難以有效突破,要靠政府推動、行業牽頭,大力深化各方合作,在技術創新、政策制定、安全監管等方面開展深入研究和探索,逐步建立起經得起實踐檢驗的治理模式,確保新經濟形態的安全和可持續發展。對江蘇而言,把產品和技術的先發優勢轉化為治理的先行先試,就能推動更多江蘇企業搶抓機遇、脫穎而出,培育出新的產業優勢。
(新聞來源:網絡)